欢迎您来到特能机电官网!

联系电话:0510-83795866

氢氨融合,氢能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4-05-27


双碳战略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绿色能源技术,氢氨融合正在成为发展热点。氨是大宗基础化工品,具备原料、燃料双重属性,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同时,氨是富氢载体和良好的储氢介质,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达17.6%,是大规模、长距离储运氢的有效方式。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具有燃点髙、不易爆、低压易液化等特点。全球氨年产量约1.8亿吨,我国氨年产量约560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30%

一、全球氢氨融合快速发展,产业布局加快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的高效载体,可实现终端能源的无碳排放。液氨体积能量密度高、基础设施完善、大规模存储和运输技术成熟,能够有效解决氢能储运难题,氢氨融合是实现未来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氢氨融合技术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氢氨融合技术发展不断加速,示范项目和产业布局逐步加快。

日本在氨能的开发利用上走在前沿。由于日本自身能源结构因素影响,自产合成氨规模有限,《第六次能源基本计划》中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燃煤掺烧20%氨的目标,预计未来日本绿氨进口需求将增大。日本电力公司、石油公司和贸易公司等正在通过寻求海外合作方式拓展未来清洁氨来源,日本火力能源发电公司JERA和大型石油公司出光兴产正在与全球最大的氨产商挪威Yara探索合作模式,综合贸易公司三井物产参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清洁氨生产项目。此外,三菱重工已开发4万千瓦100%纯氨燃料发电机,可将氮氧化物控制在100ppm甚至10ppm以下。

韩国正在推动液氨发电及氨氢混合发电技术联合研发与产业化。韩国政府从20221月起开展无碳环保氨气发电技术联合研发,斗山重工、现代重工和乐天精密化学等企业参与合作。20231116日,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在火力发电燃料组合中引入氢和氨的计划,目标最早在2030年使原料中含有20%的氨,并在不少于24家当地燃煤火力发电厂应用。韩国电力、乐天化学等企业先后与马来西亚、阿联酋企业合作,在当地建设绿氢和绿氨工厂,旨在向当地及韩国提供绿氢和绿氨。

澳大利亚积极布局向日本和韩国提供氨燃料,利用充足阳光制氢制氨,通过海运输送到日本和韩国。澳大利亚与日本签订绿氨长期供应合同,通过海运将液氨运送至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共同合作建立绿色能源走廊。北昆士兰拟议的大型项目每年将生产高达180万吨的绿色氨,并将支持方舟能源公司Collinsville绿色能源中心高达4.5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中东积极布局绿氨产业,将其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沙特阿美联合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等在沙特投资的NEOM绿氢/绿氨项目正在实施,未来将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计划于2026年完成。

我国出台了氢氨融合路径相关政策。《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积极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氢()储能等试点示范,将探索风光氢储等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储能发展模式列入十四五新型储能区域示范。2022年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包括分布式氨分解制氢技术与灌装母站集成、掺氢/氨清洁高效燃烧等与氨相关技术。

二、氢氨融合是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氨作为大宗商品,具有完备的贸易和运输体系,氨可以作为直接或者间接的无碳燃料直接应用。目前全球八成以上的氨用于生产化肥,绿氨应用主要集中在降碳、储氢、航运燃料、掺混发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降碳。2021年我国合成氨碳排放量约2亿吨,合成氨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大,绿氨能够实现接近零碳排放,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合成氨市场将由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转移。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多个能源集团均开始布局、投资建设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项目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资源富集的内蒙古、吉林等地区。

储氢载体。绿氨作为储运氢的载体,可实现氢的低成本远洋运输。氢气储运难和安全性差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氨的特性适合储运氢。氨比氢气更容易液化,常压下氨气在-33可以液化,而氢气需要低于-253,且同体积液氨比液氢多至少60%的氢。从全球氢能贸易来看,综合考虑出口国港口需求地全过程储运的复杂性和安全性,氢氨储运模式是极具可行性和经济性的方案,有望成为大规模氢能贸易的有效方式。液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远洋贸易,中东、澳大利亚、智利等世界上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已启动相关能源规划,利用风光发电制氢,之后利用氨作为氢的载体运输到日本、韩国等市场。

绿色航运燃料。绿氨是未来航运业脱碳的主力燃料之一。国际海事组织2018年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出到2030年全球海运碳排放与2008年相比至少下降40%,力争到2050年下降70%。为实现航运业的减碳脱碳,清洁燃料替代化石能源是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绿氨动力船舶能量密度大,可利用现有氨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在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远航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2134日,韩国船级社授予韩国船舶技术株式会社研发的“8000吨级氨燃料动力加注船原则性认可证书,其为船用轻质柴油(MGO)和氨为双燃料的8000吨级氨燃料加注船。

火电掺氨发电。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下,推进火电机组掺烧氨或纯氨等低碳燃料是发电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方向。

火力发电仍在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掺混燃烧发电能够为煤电厂提供减碳方案。可再生能源不丰富、火力发电占比较高的国家是氨掺混燃烧发电的主要推动者,主要以日本为代表,日本由于可再生能源资源匮乏,电力行业脱碳需要依靠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氨掺混发电,并逐步提高混烧比例,降低碳排放。火力发电占我国总发电量68%,是国内的基础负荷和电网稳定的压舱石,使用掺氨燃烧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可以降低火电资源浪费,同时不需要再新建、改造电网,可以充分利用源网荷储设备设施。目前关于氨在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如点火延迟时间、火焰速度与结构、燃烧极限、NOx生成特性等关键参数仍在完善,掺氨发电技术在燃煤发电厂的规模应用仍需探索。

氢氨融合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有待解决:

一是氨作为氢载体虽然能量密度较高、储运成本较低,但氨裂解制氢并压缩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整体能量转换效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二是氢氨融合工艺需要使用合成氨反应装置、氨气分离装置、废气处理装置、氨分解制氢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前期投入较高。

三是氨作为燃料直接用于发电、船舶动力、工业燃料等领域面临不易点燃、稳定燃烧和NOx排放控制难题。

四是氨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在生产、储运和利用环节需要有效解决泄漏问题和腐蚀防控问题。

五是绿氨在经济性方面,仍需要绿电、绿氢价格下降,降低终端应用成本。

三、零碳能源经济,万亿蓝海市场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绿氢与绿氨相互融合,是实现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估算,为了满足《巴黎协定》中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以内目标,全球将新增亿吨级绿氨需求量。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绿氨市场规模为6300万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4.8亿美元。BPAir ProductsYara等世界能源巨头依托澳大利亚,中东地区国家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气资源优势,开发了数十项总计约千万吨级的蓝氨/绿氨合作项目。

我国氢氨融合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近年在储氢载体、氨煤混烧/纯氨燃烧发电、氨燃料电池、氨动力船舶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未来氢氨融合发展仍需持续探索,发展建议方面: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战略规划布局,确定氢氨融合发展战略方向与目标。能源、化工等相关企业抓住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时机,开展布局。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将可再生能源与氢能产业相结合,以氨为储能或储氢载体,发展清洁高效合成氨、经济安全氨能储运、无碳高效氢氨利用的零碳循环技术路线。对绿氨高效低成本合成、氨燃烧利用及尾气处理的氨合成、氨能应用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攻关。

  三是加强示范应用,根据氨现有产能基础、产能扩建规划,加强氢氨融合示范应用,配套建设氨储运体系,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从上游生产到终端应用的有效衔接。持续探索、实践符合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的绿色无碳、安全经济的氢氨融合技术发展应用路径,助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燃气锅炉 生物质气化炉 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炭化炉 炭气联产 垃圾气化炉无锡市特能机电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正在备案中 网站地图 xml地图

生物质燃烧机 机械格栅 翅片管 磁力抛光机 激光切割玻璃 硫化器 中频炉 淬火机床 空心桨叶式烘干机 纵剪机 换能器 电梯装潢 中频炉 江苏沪安 万涵电缆 磐石科技 卷染机 杰宝大王